首页

加入收藏

您现在的位置 : 首页 > 最新资讯

又一ETF在港上市,粤港澳大湾区ESG基金跑得怎么样?

时间:04-05 来源:最新资讯 访问次数:155

又一ETF在港上市,粤港澳大湾区ESG基金跑得怎么样?

近日,中银香港大湾区气候转型ETF(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)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,成为第11只受香港证监会认可的ESG(环境、社会和公司治理)ETF。该ETF采用全面复制的策略,追踪标普中银香港中国香港大湾区净零2050气候转型指数,投资比例与指数证券各自的比重大致相同。据悉,该ETF以港元为基础货币,但可根据双柜台安排在交易所买卖,以港元及人民币结算,其在港元柜台股份代号为“03129”,人民币柜台股份代号为“83129”。根据资料,该指数涵盖公司共178间,其中73%的公司在香港上市,27%则于深圳上市。粤港澳大湾区已成绿色金融发展“高地”?近年来,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产品持续创新,绿色资金不断流向能源、交通、治污、制造等重点碳排放产业,为区域产业绿色转型提供了丰富的融资渠道和充足的资金支持。人民银行广州分行数据显示,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,粤港澳大湾区九个城市的绿色信贷余额已经接近1.6万亿元,绿色债券余额超过2000亿元。截至2022年3月底,广碳所累计成交碳排放配额2.025亿吨,总成交金额达47.93亿元,占全国试点碳市场三分之一以上,碳排放权交易量和交易金额连续多年全国第一。目前来看,粤港澳大湾区已成发展绿色金融的“高地”。针对这一发展态势,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刘晨分析,“粤港澳大湾区之所以能被称作绿色金融发展‘高地’,究其原因,主要归结于粤港澳大湾区得天独厚的政策优势、金融优势和产业优势”。刘晨表示,2019年以来,各项政策相继出台助力大湾区绿色发展,包括推进大湾区的绿色金融合作、提升绿色债券发行规模以及探索建立统一的绿色金融标准等;同时,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持续优化,近年来,深交所、港交所、广期所三大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,成立了全国首个区域性绿色金融联盟“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联盟”;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优势产业差异化发展,已形成了一套相互促进的产业体系,为大湾区绿色金融发展提供了庞大的应用场景和强劲动力。粤港澳大湾区ESG基金跑得怎么样?粤港澳大湾区的ESG基金目前主要在香港上市,截至2022年12月31日,香港市场上已有175只以气候变化、环保、ESG或可持续发展为投资重点的基金获得认可,其中9只为ETF,总规模达到7.71亿美元。部分ESG ETF的规模与回报较为可观,例如华夏恒指ESG ETF截至2023年2月底总规模接近9亿港元,成为目前香港市场中最大的ESG ETF。通过对比其他地区ESG基金走势,刘晨表示,粤港澳大湾区ESG基金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和协同性,香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,是链接国际市场的重要枢纽,澳门也具有发达的金融基础,广东则通过发展绿色产业为港、澳资金提供优质投资标的;不仅如此,粤港澳大湾区政策支持力度更强,具有较强的国际资金包容性,“这种国际资金包容性,一方面体现在围绕大湾区ESG投资的政策环境不断完善;另一方面体现在香港证监会近年持续加大对ESG基金的认证力度,以扩大ESG投资标的,吸引全球ESG投资者汇聚香港,对国际资金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。”中长期来看,粤港澳大湾区有着中国最活跃的科技创新、金融投资和实体经济,市场对该地区的投资回报有信心。但是,刘晨仍提醒,粤港澳大湾区ESG基金的长远发展需关注两点:一是ESG披露规则需平衡好国际与内地市场两个标准。作为背靠内地又与国际接轨的市场,香港如何推动ESG披露标准与国际接轨的同时又能加强与内地市场互联互通,是关系未来大湾区ESG基金整体发展的关键因素;二是ESG基金监管存在一定难度。粤港澳大湾区三地资金等要素流动的监管较为复杂,需衔接好三地法律、法规、管理和标准,构建全面开放、高效对接的基金市场体系。新京报零碳研究院研究员 陶野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柳宝庆

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,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,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。

标签 : 最新资讯